【摘 要】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的苍海湖,前身为一处河滩洼地,过去是当地治水的老大难地区。为彻底治理水患,2009年,以防洪排涝为基础的生态调蓄湖投入建设,并被冠以“苍海湖”。多年来,苍海湖有效抵御洪水及消除内涝,在城市中心增添大片水域景观的同时,提升了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并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梧州市成功让苍海湖“旧貌换新颜”,打造出治水保安澜、护水惠民生、兴水促发展的幸福河湖样板。
【关键词】河湖长制 幸福河湖 城市内湖 高质量发展
【引 言】幸福河湖,是指能够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安澜通畅、清洁健康、生态宜居、和谐富足、造福人民的江河湖泊。近年来,梧州市积极推进幸福河湖建设,陆续建成24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特色鲜明、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样板,其中尤以苍海湖从“水患”到“水利”、从“治水”到“兴水”的建设历程最为值得记述。
一、背景情况
梧州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浔江、桂江、西江交汇于此。位于梧州市龙圩区浔江右岸的苍海湖,原为下小河与浔江汇合处的低洼地,面积近万亩,长期以来作为当地村民的自发耕作地。“曾经苍海难在水”,因该处属洪泛区域,每当汛期来临,经常受到倒灌的浔江洪水淹没,导致田地颗粒无收、群众房屋受损,造成重大民生灾害。
为治理洪灾,变水患为水利,2009年起,梧州市科学谋划,大力实施下小河综合整治项目,通过建设拦河闸坝和排涝泵站,精准调节下小河低洼地水位,成功在该处蓄水成湖,最终形成水面面积近7000亩的苍海湖。近年来,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系统治理河湖环境,全面提升管护能力,扎实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将苍海湖打造成集防洪调蓄、生态?;?、文旅景观多功能为一体的幸福河湖。
二、主要做法
?。ㄒ唬┣骼芎?,系统治理河湖环境
苍海湖水源主要来自浔江右岸的一级支流下小河,为在枯水期上游来水不足时仍能确保苍海湖生态流量充足,同时促进湖水循环通畅,梧州市建设全长约7公里的苍海环城水系河湖连通工程,调引上游长洲水利枢纽库区水注入苍海湖后再汇入下游浔江干流,实现江、河、湖、库各层级水系互连互通,使苍海湖蓄水水位常年达到18~20米,且每7天即可完成一次水体更换。同时,这个巨大的人工“蓄水池”,库容最大可达1600万立方米,结合周边一系列防洪排涝工程设施,能有效防止城市内涝和工程性缺水,更可使下小河流域1.6万亩农田免受洪涝灾害并解决灌溉问题。
梧州市在已划定的苍海湖管理范围边界的基础上,探索向陆域延伸适当宽度,环湖构建自然生态驳岸13公里,实施环湖绿化带建设,通过租赁林地使用权方式将下小河流域周边18.3公顷经济林转变为生态保障林,对东侧山体林相进行改造,在湖区周边形成超100公顷的生态绿化缓冲带,起到涵养水源作用的同时让群众见山见水。此外,还严格落实防污控污措施,建设“一湖两岸”污水管网24公里,推进雨污分流及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常态化开展湖面清理保洁,2023年共组织清理湖面垃圾杂物1000吨、水葫芦2.3万立方米,确保湖水清澈、环境优美。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每季度定期开展水质监测,苍海湖整体水质从原来的地表水Ⅴ类提升至Ⅲ类水以上标准,水质实现根本好转并保持稳定。
?。ǘ┙ü懿⒅兀嫣嵘芑つ芰?o:p>
梧州市试点在龙圩区建立基层“三长”(河湖长、林长、田长)联查机制,由近340名村级“巡察专员”组成一支专职、专业、全天候的巡护队伍,覆盖下小河、苍海湖及周边山林、田地,把治水、护林、管田从“村干部兼职”拓展到“脱贫户专职”,积极探索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管护路径。同时,还创建“护河瞭望哨”模式,由当地镇、村两级河湖长将家住河边的党员、群众发展为护河员,让他们利用“近水楼台”的优势,结合日常生产生活开展“瞭望”观察,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充分发挥“前哨”作用。2023年,龙圩区、镇、村三级河湖长共巡河湖近4500人次,结合巡察专员、护河员等巡护力量,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涉水问题,共取缔下小河、苍海湖周边非法采砂点6处,清理乱堆乱占点17处,清退畜禽养殖污染源25处,清拆非法网箱6.7万平方米,年内“四乱”问题整治销号率达100%。
梧州市还积极构建智慧河长平台,整合河湖管理范围、涉河建设项目、“四乱”问题敏感区域等数据建立全市河湖基础信息库,利用图像检测、动作捕捉等AI识别算法及时发现岸坡开挖、沿河乱堆乱占等现象,通过全市河湖“一张图”让河湖治理变为河湖“智理”。其中,在苍海湖周边生产生活密集区域架设视频监控27处,实施24小时监控预警,筑牢“四乱”问题发现、防洪排涝监测及防溺水安全防线。常态化开展无人机巡河巡湖,破解传统人工巡查耗时费力、覆盖不全等难题,全年利用无人机巡查苍海湖岸线里程超600公里,着力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辖区非法侵占河湖面积同比下降25%。2023年,苍海湖被列入广西湖泊健康评价全区3个二类(健康)湖泊之一,水生态环境稳定向好。
?。ㄈ┮虻刂埔?,扎实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梧州市以水为纽带,围绕苍海湖“一湖两岸”建设景观道路近10公里。通过绿色廊道、休闲步道、快速道路等“线”,将核心湖区、公园景区、居住社区等“面”串连起来,并在湖区各处分布建设亲水平台、水上栈道、滨水凉亭等观赏游乐设施的“点”,以点、线、面结合,多维度提升当地人居环境水平、增强苍海湖旅游区的沉浸式体验,每年吸引周边居民及外地旅客近百万人次前来游玩。苍海湖既承担着旅游景观核心主体功能,还承载着信息与文化的传递功能。沿湖建设的4个特色景观公园以及展示中心、游客集散中心等场馆,向群众多角度展示治水历史故事与当地水文化习俗,让群众知水、爱水,也让外地旅客充分领略深厚的岭南水乡底蕴。
梧州市还积极打造以河湖水系为依托的绿色产业链、生态农业带。围绕下小河及苍海湖周边的龙圩镇、大坡镇、新地镇等地,实施乡村振兴示范点集群发展,全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培育出高端水果、“稻+N”、陆基养鱼、六堡茶等特色农业,并建立起训村“党建+N”文化旅游、调村特色乡俗文化旅游等十个精品乡村旅游品牌,各类民俗观光、采摘基地、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态顺势而起。2023年共吸引游客40多万人次,经营收入达2000多万元,带动了区域生态旅游产品发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三、经验启示
?。ㄒ唬┮菇ê恿髀桌?,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
河流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其流量代表了河流生命力的强度,水质反映出河流生命力的品质。因此要建构河流伦理,尊重河流生存与健康的基本权利,让河流永葆生机活力,让人与河流相伴相生、彼此促进。梧州市通过建设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赋予苍海湖旺盛活力,并落实调蓄洪水、涵养水源、防治水污染等措施,维护苍海湖健康生命,有效恢复和重建下小河流域生态系统,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
?。ǘ┮岢值紫咚嘉?,提升河湖安全保障能力
从河湖管理现状看,一些地方重开发、轻保护,挤占水域岸线空间的态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反映出河湖安全保障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要坚持底线思维,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对“四乱”问题标本兼治、系统治理,切实筑牢水安全防线。梧州市注重预防为主、群防群控,通过发动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投身河湖保护工作,并以科技赋能河湖日常监管,“人防+技防”推进“四乱”问题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事中管控转变,不断提升河湖安全保障能力。
?。ㄈ┮劢垢咧柿糠⒄?,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河湖不仅是一个地理单元,还是一个经济单元、社会单元,河湖沿线分布着丰富的资源、密集的人口,有重要的工农业基地,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要聚焦高质量发展,挖掘河湖生态价值,让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梧州市依托良好的河湖自然禀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文旅项目及现代农业产业,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现河湖有序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执笔人:高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