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元4小时不限次数联系方式电话_一对一空降可约_全国空降同城免费_喝茶群,24小时服务

【幸福河湖建设】打造幸福河湖 建设生态铜鼓
——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幸福河湖建设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22

  【摘  要】 铜鼓是江西五大河流之一修河的源头,境内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水库和山塘星罗棋布,形成了重要的水网系统。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铜鼓县河湖长制推行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河长全面履职难、基础水利设施陈旧、小微水体缺乏有效管理等。铜鼓县通过将河湖长制延伸至小微水体,完善河湖管护体系,加大资金投入,有效提升了水环境质量,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河湖长制 幸福河湖 生态铜鼓 

  【引  言】 江河湖泊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铜鼓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以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完善河湖管护长效机制体系,夯实治水基础,强化治理管护,延展河湖长制内容,立足保护水环境,提升人居环境,引导优质水资源转化富民,扎实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水和谐、建设幸福河湖,奋力谱写新时代河湖保护治理新篇章。 

  一、背景情况 

  铜鼓县地处赣西北边陲,是江西五大河流之一修河的源头。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有武宁水、东津水两大水系,河长大于4公里以上支流49条,境内水库共有25座。各类山塘663座。全县水资源总量16.83亿立方米,人均拥有量约1.2万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拥有量的5.5倍。山涧小溪遍布全境,人工开发和修筑的水库、塘坝等如同颗颗珍珠镶嵌在山间,滋养着代代铜鼓人民。 

  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铜鼓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修河流域乃至鄱阳湖水生态环境安全格局。历年来,铜鼓县把?;ず靡缓雍盟魑肥姑?,水质综合指数历年排名均为江西省前列,并连续四年位列江西省第一。铜鼓县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水生态修复、治理、?;び氩捣⒄?,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水生态环境高水平建设的和谐统一。 

  二、主要做法 

 ?。ㄒ唬┩晟坪雍芑ぬ逑担喂芑ね?o:p> 

  河湖长制实质就是责任制,为有效落实各级河湖长责任,督促各级河湖长及各河湖管护责任单位尽职履责,铜鼓县从河湖管护体系上突破常规、压实责任。一是创新岗位设置。为实现河湖长制脱虚向实,铜鼓县在村一级设立河长办,村河长办管理河(库)巡查员、护河(湖)员和义务监督员[民间河长、企业河(库)长]三支队伍。通过“三员”让河长们的触角深深地扎入了每一条河流,真正实现了河湖长制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二是考核对象全覆盖。出台了《铜鼓县河长制工作乡镇场考评方案》《铜鼓县河长制工作部门考评方案》和《铜鼓县河(库)巡查员、护河(湖)员考评方案》,既考核乡镇场,又考核县直部门,还考核个人,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三是考核结果严兑现。河湖长制考核结果直接影响责任单位的评先评优、各级河长的选拔任用和县级管护资金的拨付。从2017年起,县财政每年拿出近300万专项资金用于河湖日常管护,每季度根据考核得分下拨河湖管护经费。 

 ?。ǘ┎欢霞哟笸度氡U希皇抵嗡?o:p> 

  铜鼓县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防洪安全隐患突出,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率不高,河湖管护手段落后,为此铜鼓县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河湖综合治理工程。一是优化防洪工程布局,建设“安全的河”。按照区域与流域相结合,投资6.7个亿,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水陆共治、干支流同治,既有效形成县城和乡镇集镇防洪闭合圈,又全面提升全县两条干流的水生态环境。二是完善城乡污水管网,建设“干净的河”。投资约2700万元,启动城区污水管网修复工程;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污水管网空白区域建设项目和污水管网改造工程。2023年底实现城区污水管网覆盖率100%、污水收集率达95%以上。三是推进智慧河湖项目,建设“聪明的河”。建立县河湖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实施覆盖全县所有水库和重点河段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工程,不断提升现代化科技手段管水、护水能力。 

 ?。ㄈ┚劢股婧幽训闳鹊悖炕卫砉芑?o:p> 

  坚持聚焦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着力推动解决河湖水域侵占、环境杂乱、水生态功能衰退等突出问题,协调各职能部门对上下游、左右岸开展综合治理。一是开展河湖划界。全面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实现河湖?;び薪缈裳⒂薪缈梢?,已完成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及大塅水库的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二是开展河湖“清四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对已完成治理“清四乱”问题进行“回头看”,巩固“清四乱”治理成效,同时坚持发现一处、处理一处。三是打击非法采砂。坚持疏堵结合,全方位打击非法采砂,在强化日常巡查的同时,督促各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打击非法采砂保持高压态势,有效整治河道非法采砂乱象和突出问题,严格按照要求对河道非法采砂情况开展全面排查,取得显著效果。四是开展增殖放流。近年来,在定江河和金沙河流域共投放水生生物10万余斤200余万尾,通过向天然水域投放鱼类种苗,进一步增殖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环境。五是落实保洁常态化。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余万元河流水库保洁经费,建立一支专门的河道水库保洁队伍,县河长办每季度对全县河湖长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通报,做到有经费运行、有人员队伍、有监督考核,确保河畅水清。 

 ?。ㄋ模┭诱购映ぶ颇谌荩娣缎∥⑺骞芑?o:p> 

  小微水体在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命共同体中是最基本的生态细胞,为打通治水护水“最后一公里”,铜鼓县将河湖长制体系向小微水体延伸,构建小微水体治理管护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小微水体名录。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对辖区内小微水体进行全面摸排,建立了《铜鼓县小微水体名录》,全县102条小溪、401座池塘、17条水渠、17条小河、5条沟,均纳入小微水体名录。乡、村两级建立小微水体问题台账,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小微水体底数清,问题明。二是建立全面管护体系。县、乡、村三级小微水体河长体系已全面建立,在现有河长制组织体系范围内,设立小微水体河长。全县小微水体河长名录在县级政府门户网站公示,并在村级公共场所设立了小微水体河长制公示牌。三是推动小微水体治理。将小微水体治理纳入乡村建设、水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努力实现小微水体 “三无 ”(污水无直排、水面无漂浮物、岸坡无垃圾)目标。2023年全县共计整合594万元资金,对30处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多、面积较大的小微水体进行整治。 

 ?。ㄎ澹┩吵锸凳┟裥墓こ蹋ㄉ栊腋:雍?o:p> 

  坚持把幸福河湖建设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积极跑项争资、动员社会资本投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实施定江河“一河两岸”工程。总投资约1.3亿元,修建定江河城区环河游步道、公共停车场、小型运动场、公厕、滨水公园等文体休闲设施,进一步提升了防洪安全水平和城区河道颜值。二是打造河长制主题公园。结合定江河官仓段整治提升工程,打造铜鼓首个“河湖长制主题公园”,集健身休闲、科普教育、水文化传播于一体,进一步提升群众爱水、护水、节水的环保意识。三是以水为财,做活水经济。已成功创建20个水生态文明示范村,通过加强河湖管护、美化河湖环境、利用优质水资源,着力培育涉水经济的“水产业”,使当地村民从“水+绿色农业”“水+文旅”产业发展中受益,将水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推乡村振兴。 

  

  治理后的定江河城区段 

  三、经验启示 

 ?。ㄒ唬┘岢盅故翟鹑危逑当U鲜腔?o:p> 

  河湖长制不是“冠名制”,而是“责任制”,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责任意识,体系是否落到实处,责任是否落到实处,直接关系到河湖长制工作的成败。因此,铜鼓县一方面做好制度体系设计,健全河湖长组织体系架构,细化实化责任范围,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让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另一方面,将乡镇的管护经费与日常工作挂钩,实行季督查、季考核,让工作做得好的有动力,工作有滞后的有压力,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确保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 

 ?。ǘ┘岢致躺⒄?,?;ど侵С?o:p> 

  铜鼓县多年来一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ど肪?,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积极推进河湖治理,因地制宜全力打造“生态铜鼓”,将“藏在深闺”得天独厚的优势,塑造精品旅游线路,以生态赋能文旅产业。东浒景区、河长制主题公园、五彩梁塅、碧湾海等景区依水而建,不仅改善了水环境,还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和“生态幸福感”。 

 ?。ㄈ┘岢秩蛑卫?,小微水体是关键 

  环境就是民生,绿水青山就是幸福。铜鼓县将小微水体管护纳入河湖长制,提升小微水体环境,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一个缩影,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河湖长制各项任务始终努力的方向。铜鼓县将河湖长制体系延伸至小微水体,实现水环境治理的全面覆盖,从解决最贴近群众的河湖生态环境问题入手,使河湖长制工作更深入人心。 

 ?。ㄖ幢嗜耍憾∏? 罗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