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元4小时不限次数联系方式电话_一对一空降可约_全国空降同城免费_喝茶群,24小时服务

探索推动水网建设中水资源价值转化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5-05-12
  0 引言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对我国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作出系统部署,提出实施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的重大任务。水资源具有资源价值、供水服务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等多元价值属性。推动引调水工程水资源多元价值转化对于维持水资源持续供给、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维系生态安全、满足人类美好生活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水资源价格改革不断深入,持续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部署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实行“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工程水价模式,推进江河湖泊生态?;げ钩ブ贫冉ㄉ璧?。但是,由于主客观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水资源价格主要反映引调水工程费用的直观思维仍未发生根本改变,水资源的稀缺状况、社会成本和生态效益等多元价值尚未得到充分体现,既影响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科学构建,又不利于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推进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提出新要求。因此,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自然资源价格改革的要求,推动国家水网建设中水资源多元价值转化势在必行。本文立足国家水网建设,综合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从资源、供水服务、生态服务等角度,构建多元化的水资源价值体系,梳理并提出合理的价值测算方法建议,在此基础上,结合水资源价值转化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价格机制和政策措施,推动水资源价值全面转化,为水网建设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源价值
  资源价值是维持水资源持续供给的基本前提,是水资源多元价值体系的基础。资源价值理论提供了认识和评估水资源内在价值的框架,针对资源价值转化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完善制度设计,推动水网建设中的水资源价值转化。
  1.1 概念内涵分析
  水的资源价值体现的是水资源自身具有的价值,与水资源产权、数量与质量密切相关,产权价值、有用性价值和稀缺性价值是其核心要素。一是产权价值,从产权所有者角度看,我国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当国家把水资源使用权通过取水许可授权给取用水户时,取用水资源的单位或个人理论上需要支付相应的对价,以体现水资源权属和价值。二是有用性价值,是指水资源能够满足人类一种或多种功用的属性或性能。水质是有用性价值高低的关键,一般来说,相对于水质差的水,水质好的水使用功能更多,水资源有用性价值也更大。三是稀缺性价值,是指水资源供给量相对需求量不足而激发出的价值。水资源的稀缺性不仅指水资源绝对量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其相对稀缺程度,与区域人口、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水资源调控能力等密切相关。
  1.2 测算方法建议
  1.2.1 产权价值测算
  产权价值是国家政治权力的体现,常以形成“赋税”的决策方式实现。2016年以来,我国先后在河北、北京、天津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对引导水的资源价值转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要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2024年12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对直接取用地表水或者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征收水资源税,分地区、分水源类型、分行业设置差别税额标准,实现税收对水资源利用的调控作用。因此,根据水资源税的差别税额标准,测算水资源的产权价值。
  1.2.2 有用性价值测算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可采用水资源有用性价值模型进行测算。根据水资源的用途,将其分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等多种功能,根据用水户的相对重要性,采用德尔菲法确定第i类水质的水资源实现j功能的价值wij。遵循“好水好价”原则,根据用水户对水质的需求,确定第i类水质的水资源实现j功能时的功能系数aij。利用公式(1)得出第i类水资源的有用性价值Ui 
        (1)
  1.2.3 稀缺性价值测算
  一般认为,在全国范围内水资源的稀缺性价值R与有用性价值U是相等的??悸堑角虿钜煨?,引入水资源稀缺性修正参数β,表示区域水资源稀缺程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若区域水资源充足,稀缺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0≤β<1;反之,若区域水资源缺乏,其稀缺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β>1,其稀缺性价值的增长方式将呈幂函数形式变化。
  一般情况下,区域水资源稀缺性价值为
  R=β1.5U     (2)
  目前,水的资源价值仅以国家征收水资源税的形式体现,仅体现了产权价值,并没有包含水作为自然资源的应有对价,还应包括有用性和稀缺性价值。随着国家水网建设加快推进,引调水工程将推动水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用水户取得用水权就意味着获得相应的资源价值,除按标准缴纳水资源税外,还应给予水资源所有者一定的资源补偿,将有用性和稀缺性价值转化为相应的价格标准。
  1.3 转化路径探索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精神,跨流域跨区域引调水应遵循资源有价、使用有偿的原则,立足水的资源价值属性,参照其他自然资源的出让方式,探索引调水工程用水权有偿取得机制。建议采用“价值基准+协商”的方式,以水的有用性和稀缺性价值为基准,经供用水双方协商确定用水权有偿取得标准,按照协议供水年限和供水量,由受水区支付相关费用,以补偿引调水的资源价值。加强对有偿取得标准的跟踪、监测和分析,协议供水年限期满后,根据水源地和受水区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用水权交易市场等情况,适时调整相关标准。
  2 供水服务价值
  供水服务价值是水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水资源多元价值体系的核心。从生产要素投入角度,分析供水服务价值的概念内涵和测算方法,针对水资源价值转化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关价格机制,推动水网建设中水资源供水服务价值转化。
  2.1 概念内涵分析
  水资源的有用性价值明确了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具有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用水需求的属性,但天然水资源在供给用水户使用之前,通?;剐枰侠砉婊⒖?、?;?,这其中凝聚着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构成了供水服务价值。供水服务价值包括管理者的管理维护投入和生产者的资源开发投入产生的价值。一是管理维护投入,为保障水资源的水质安全、水量稳定,维持水资源的正常使用功能,国家作为水资源所有者需要进行必要的规划管理、?;ず突指吹韧度耄庑┩度胧顾试吹募壑到徊皆黾?。二是资源开发投入,水资源是大众商品,为了将水资源配置给用户使用,生产者需要进行必要的工程建设投入,同样构成了供水服务价值的一部分。
  2.2 测算方法建议
  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供水服务价值应以供水成本费用的形式转移到工程水价中,即以工程水价的形式体现。从生产要素投入角度看,体现供水服务价值的成本费用应包括管理维护和资源开发的全部投入,如公式(3)所示
  P=F1+F2+……+Fn (3)
  其中,P为供水服务价值(元);F1、F2……Fn为水资源管理维护和资源开发的各项投入(元)。
  实际供水服务过程中,要将供水服务价值转化为工程水价,需要严格的成本核定、完备的定价机制和合理的调价机制等制度保障。目前,《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明确中央直属及跨?。ㄗ灾吻?、直辖市)重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遵循“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核定,准许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和运行维护费等,通过成本监审核定。但是,对于政府投入形成的供水成本,《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明确应当区分供水经营者属性,按照顺序冲减各类业务成本。据此,政府投入并没有纳入供水成本费用,导致核定的工程水价未能体现全部的供水服务价值。与此同时,工程水价调整机制不健全,供水服务价值的波动无法及时反映在工程水价中。
  2.3 转化路径探索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是推动供水服务价值转化的关键举措。一是完善工程水价形成机制。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长期依赖政府投资,政府投入构成了供水服务价值的一部分。建议在国家水网建设过程中,适时优化工程水价形成机制,将政府投资和补助补贴等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当期费用等,计入供水成本费用,并合理计提收益,促进工程水价真正反映供水服务全部投入。二是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定价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综合考虑供水成本、水资源稀缺程度等因素,以供水服务价值为基础,实行供需双方协商定价。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探索通过招投标、公开竞价等方式形成价格。三是建立完善水价动态调整机制。综合考虑供水服务价值、经济社会发展及用户承受能力等,合理确定调价幅度、调整周期、调价方式等。同时,建立工程水价与终端用户水价联动机制,及时将工程水价调整部分传导至终端水价。
  3 生态服务价值
  生态服务价值是水资源维系生态安全、满足人类美好生活需求的基础保障,是水资源多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经济外部性理论,分析梳理生态服务价值的概念内涵和测算方法,结合生态?;ふ叩闹苯油度牒突岢杀镜?,建立完善水源地生态?;げ钩セ?,推动水网建设中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转化。
  3.1 概念内涵分析
  生态服务价值体现水资源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的条件下,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提供各种惠益的价值。国内外相关研究关于水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或水生态产品价值,大致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等价值。一是供给服务价值,水资源系统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提供水、电等各类物质的价值。二是调节服务价值,水资源系统提供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与生活条件的享受性非物质惠益的价值,包括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局部气候调节等。三是文化服务价值,水资源系统为人类知识获取、休闲娱乐等方面提供的非物质惠益的价值,以旅游康养为代表。由于供给服务价值已随水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工程水价体现,故本文所讨论的生态服务价值重点关注由于水网工程建设和外调水量等引起的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价值变化,与广义的水生态产品价值内涵不同。
  3.2 测算方法建议
  实施跨流域跨区域引调水,将导致水源地生态环境中的水量减少,天然水资源分配结构改变,水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有所损耗。同时,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产生的废弃物随排水进入生态系统,进一步降低其生态服务功能。立足水资源系统特征,选取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局部气候调节等生态调节服务功能指标,以及旅游康养等文化服务功能指标,根据《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测算各项指标的价值,将其累加得到因供水每年损耗的生态服务价值。
  生态服务价值是较为理论性的概念,测算结果偏高,若直接将其转化为价格,可能对受水区造成较重的经济负担。因此,一般将生态服务价值作为参考和理论上限值,结合生态?;ふ叩闹苯油度牒突岢杀?、生态受益者的获利、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生态足迹等方法综合确定。其中,按生态?;ふ叩闹苯油度牒突岢杀静馑愕姆椒ㄔ谘芯恐械玫狡毡槿峡伞4永砺凵辖?,生态保护的直接投入与机会成本之和应是对生态?;ふ叩淖畹捅U?,即生态服务价格理论下限值。
  参考《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标准核定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生态?;ぶ苯映杀炯扑愎轿?/div>
    (4)
  式中,DCj为生态?;ぶ苯映杀荆ㄍ蛟?;DCnjt为当地政府在t年与环境?;は喙氐母骼嘀С觯ㄍ蛟籔Aj和PAs分别为当地和所在省份的生态?;っ婊?/div>
  生态?;せ岢杀炯扑愎轿?/div>
    (5)
  式中,OCj为生态?;せ岢杀荆ㄍ蛟?;TPUs为所在省单位面积税收收入基准值(万元/平方公里);ARj为当地生态?;っ婊脊撩婊谋壤?;Aj为当地国土面积(平方公里);RINj和RINo分别为当地和所在省平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Pj为当地常住人口(万人)。
  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的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主要通过开展水源地生态?;げ钩ナ迪?。目前,我国在自上而下的政策试点和由下而上的实践创新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补偿样板,但补偿标准普遍偏低。以浙江省为例,目前已建立了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各地级市出台了多轮政策对水源地进行?;げ钩?,根据台州、温州和绍兴等地级市相应水源地最新一轮的生态补偿办法,2024年补偿标准平均为0.22元/立方米,生态服务价值被严重低估。
  3.3 转化路径探索
  水源地生态?;げ钩ナ峭贫ㄉ柚兴试瓷窦壑底某ばЩ啤0凑铡八芤?、谁补偿,谁?;?、谁受偿”的原则,构建水量、水质一体式水源地生态?;げ钩セ?。一是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建议以生态?;さ闹苯油度胗牖岢杀局臀孪拗?,以生态服务价值为上限值,综合考虑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由受益地区和水源地相关主体协商,合理确定生态?;げ钩ケ曜肌6翘剿鞫嘣钩セ??;贫吹厣芳壑底剿骺顾郊又蹈斗训仁谐』灰追绞?,将更多的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间接补偿水源地经济发展。探索建立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水源涵养、水生态?;ば薷吹人罚俳;ば薷炊嘣?。同时,研究出台国家水网建设相关投资政策,把握生态补偿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契合点,倡导绿色投资、责任投资,广泛吸引各类社会主体参与。三是强化补偿资金使用管理。制定完善配套制度,实施补偿资金精准分配,明确补偿资金重点投向生态环境治理与?;は喙亓煊?,充分发挥补偿资金使用效益,持续改善水源水质,进一步提升水源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4 结语
 ?。?)水资源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演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多元价值,但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水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甚至被严重低估。在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引调水工程推动水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受益地区在获得水资源使用权的同时应支付相应对价,来补偿水源地因水量调出损失的资源价值、供水服务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
 ?。?)本文按照正确认识、合理评估并有效转化水资源多元价值的思路,在构建水资源多元价值体系与测算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出水网水资源价值转化路径,包括建立健全用水权有偿取得机制、完善工程水价形成及调整机制、建立生态?;げ钩セ频取?/div>
 ?。?)本文侧重理论分析,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建议采取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方式,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在健全工程水价机制基础上,逐步推动资源价值、生态服务价值转化,避免大幅增加受益地区的经济负担。随着水资源价格改革深入推进,应适时推动价格反映水资源全部价值,全面推进水网水资源价值转化。

  

  来源:水利发展研究,网络首发论文   作者:郭姝姝 严婷婷 刘定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