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元4小时不限次数联系方式电话_一对一空降可约_全国空降同城免费_喝茶群,24小时服务

加快构建县级水网 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福建永春县的“水网+”融合之路(摘要-第994期)
发布时间:2025-05-29

刘定湘  黄庆泽  刘茜思  郑舒婷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将国家水网分为国家骨干网、省级水网、市级水网、县级水网。永春县按照国家骨干网、福建省级水网的建设要求,立足县情水情,系统谋划推进“河湖网”“供水网”建设,融合赋能建“水‘利’网”,补齐引水、补水、供水短板,打通水网建设“最后一公里”,提升水网综合效能效益,推动实现以水赋能、以水兴城,为支撑和引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一、“连通+疏堵”,建设循环畅通的“河湖网”
  坚持系统谋划,将永春县水网建设规划提交县政府研究报批,立足县域全局,结合县域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河湖水系特点、问题现状等,统筹治水项目资金及涉水部门力量,系统推进城乡水系连通及联排联调工程,逐步构建“河相连、渠相通、水相融”的河道网。
  (一)骨干流域疏浚提标
  围绕水利发展规划及治水目标,在全县五大水系主要干支流分期分段实施了晋江防洪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沟治理等项目建设,通过堤防工程建设、河道清淤疏浚、护岸整治等,加快推动涉及人口最多的流域综合提升治理,全力提升五大水系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搭好水网“主骨架”。累计投资9.05亿元,实施晋江防洪工程17.6公里,治理中小河流128.1公里,新建3条增发国债山洪沟治理项目,县域主要流域区域性防洪体系全面建立,重要骨干工程全面提标。
 ?。ǘ┫绱迩祷チネ?/div>
  以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为契机,投入资金4.49亿元,通过渠系整治、清淤清障等,新建3.6公里引水渠道、8座拦水坝、蓄水坝等,全面打通乡村干流沟渠,实现43座水库、4条主要河流、24条骨干支流、108条支渠及田间渠彼此相连、相互贯通,促进乡村水系连通循环,疏通水网“毛细血管”。比如,呈祥乡是永春桃溪的发源地,在实施水美乡村建设中,突出河道渠系开挖疏浚和改造提级,连通渠道800米,治理河长7.3公里,让乡村河道水多起来、活起来,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成为山顶村水系治理的示范样板。
 ?。ㄈ┏乔盗帕?/div>
  由县政府协调,统筹城市管理、水利部门力量,策划城区水系联排联调项目,通过截污优先、以干强支、增蓄补枯等措施,对县城区及周边水系进行连通,加快水体流动转换,解决城区水系水量少、局部易内涝等问题,提高城区防洪排涝及水资源调蓄能力。比如,在城区北片,依托现有2座水库建设引水工程,并改造相关渠系,对主河道桃溪支流霞陵溪进行补水;在城区南片,修复加固卿园至石目电站渠道,连通周边支流水系,提升了桃溪总体水量,流域通畅水平显著提升。
 ?。ㄋ模├┤萸苛慈蚰被?/div>
  坚持统筹调度,由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建项目谋划推进专班,畅通自然资源、林业等审批部门协同链条,积极利用2023年“三区三线”调整契机,做好水库项目基本农田与生态红线的调出,消除用地难问题,积极争取项目入库。针对县域境内水工程调蓄能力低、缺乏控制性水库工程问题,谋划实施“一镇一库一村一塘”蓄水储能方案,构建多源保障、库塘互济的调蓄调控体系;针对县域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在天然廊道与骨干配置工程基础上,谋划仙溪吴田水库至五一水库、墘溪水库至第三水厂、达山至溪源水库、洞口水库至桃溪4个引水工程,搭建跨流域水资源连通桥梁,提升湖库调配互济能力。
  二、“统建+统管”,构筑安全稳固的“供水网”
  坚持“两手发力”,以供水效益为切入点,通过市场合作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打通“整合资源‘凑’、申请银行‘贷’、社会融资‘引’”三个渠道,全力保障供水设施建设运维资金及技术力量,实现多元融资、建管一体的目标,构筑从城市到乡村、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供水安全保障网。
 ?。ㄒ唬俺窍缫惶濉敝芄┧?/div>
  创新“政企合作、资金共筹、企业运营、政府监管”运作模式,由泉州市水务集团牵头,以永春县自来水公司为平台,与泉州市自来水公司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组建合资公司,培育合格承贷主体,争取银行信贷资金支持8亿元,对全县供水管网统一规划建设;针对供水管网短期难以延伸到的乡村,按照“先急后缓、分期分批”原则,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单村供水工程建设,确保城乡同步、应建尽建、有效覆盖。截至2024年10月底,累计完成投资9.6亿元,完成23处供水工程建设及830公里管网铺设,城乡自来水普及率超过97%,县域规?;┧こ谭袢丝诒壤锏?0%。
  (二)“政企合作”夯实灌溉网
  探索创新灌区建设管理投融资机制,县水利局与本地信用社合作搭建投融资平台,推出“融水贷”业务,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抵押专项贷款,引入信用社贷款资金参与工程建设管护,累计贷出资金950万元,实现“资产”变“资金”;与此同时,结合永春作为闽南山区农业县台企多的优势,积极与31家台企洽谈“融水贷”合作事宜,争取意向贷款总金额300万元,实现灌区发展与企业受益的良性循环。比如,在湖洋镇金斗洋茶场,永春农信联社通过将茶厂的山塘、水池作抵押,为茶场综合授信380万元,为灌溉设施的管理维护及水利工程的改造提升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ㄈ岸喾搅贝蚝霉芑づ?/div>
  依托泉州市水务集团、永春县自来水公司等专业团队,运用智能化信息管理手段,建立“建所到乡、运维到村、服务到户”的三级管理机制,对供水设施科学调度和有效监管,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质、同服务,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契机,出台《县域水质综合评价工作方案》,与专业第三方合作,对各级重点监控断面及28个乡镇交接断面开展常态化水质检测,明确属地乡镇河长、相关部门应当承担的水污染治理职责,建立水质问题发现处理“闭环责任网”,深化河湖水质管控,确保水质稳定向好。全县74条河流水质Ⅲ类及以上比例达95%,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国家、省、市控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100%。
  三、“融合+提效”,激活惠民兴城的“水利网”
  坚持融合赋能,永春县将水网建设纳入城乡建设及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统筹水网项目所在区域特点及周边资源等,因地制宜实施“水网+”行动,在全力保障水网基础服务的同时,外延拓展经济、社会、文化等功能,推动水网效能叠加,实现兴水“利”民,既带动沿线产业升级、城市品质提升、乡村转型振兴,又积极反哺水网建设运维,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水动力”。
  (一)水网+乡村振兴
  落实永春县委县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发挥水利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倾斜至乡村振兴示范村、脱贫村等,着力提升农村群众涉水生产生活条件,打造了碧溪亲水乐园、湖洋水美公园等17个水美乡村示范点,涉及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带动就业600余人。在此基础上,以水美示范点带来的流量客源,通过村委会,引入恒禾(永春)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经营亲水娱乐、游船赏景等项目,并向其收取一定比例的经营分红,用作河道及水利工程日常管护经费及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共享共管、互惠互利。比如,在东关镇外碧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中,通过水利项目对河道水系及电站渠道等进行疏通连接、改造提升,并引入企业资本投资经营相关水上游乐设施,打造了可游可玩可购的生态亲水乐园,累计接待研学团队近300个、游客近10万人,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约15万元,每年反哺河道及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约7万元。
 ?。ǘ┧?文化旅游
  充分依托河、湖、库、渠、塘等水利资源及古桥、古坝等水文化遗产工程,因地制宜打造高品质水利风景区,并与县全域旅游公司合作,将景区经营权发包给县全域旅游公司,由专业团队做好景区日常运维管护、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线上线下招商推介等,并投入资金新建亲水娱乐设施、旅游配套设施,打造精品水旅游目的地和线路,解决水利景区市场化经营能力不足、效益不高问题,提升景区运营收入和盈利能力,拉升水利风景区综合品牌价值,推动以水兴旅、以旅彰水,实现合作共建、合作共赢。比如,在外山云河谷水利风景区,通过外包经营权给全域旅游公司,将景区内的峡谷、水系、水库、山林等资源重新整合提升,投入资金800多万元新增连通栈道、特产中心、峡谷探险等项目,丰富景区的食、住、行、游、购、娱,提高景区的旅游服务水平,并与旅行社合作开设观光专线、旅游团购等活动,年吸引游客量超10万人次,年涉水旅游收入超200万元,实现“水风景”变“水效益”,水利风景区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三)水网+产业集聚
  依托水网建设及河湖治理成效,永春县委县政府将县域产业发展布局倾斜至相关水系周边,统筹发改、水利、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工信商务等部门及乡镇资源力量,通过项目拉动、串点连线、聚势抱团等,集中建设一批生态田园综合体、滨水产业带等,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进一步增强产业动能,形成产业集群,打造县域三产融合示范点、示范片,全县涉水业态吸引游客超60万人次,带动投资消费2.3亿元。比如,结合水网建设,投资4505.8万元,实施五一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通过渠道防渗衬砌、渠首工程修复与改造等,改善灌溉面积1.67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58万亩,年可节水249万立方,夯实农业发展根基。以永春县入选第二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为契机,出台《五一中型灌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将灌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周边乡镇产业资源及建设项目统筹考虑,规划现代化农业产研开发区、现代化农业文化体验区与现代化生态农业发展区3个区域,以灌区内可开发节点、可利用土地等进行评估,打包生成招商引资项目,引入七匹狼等企业入驻,不断拓展产业服务功能,促进产业集聚,将灌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水网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福建省永春县在推进水网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系统观念,将水网规划建设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统一布局,在大力提升县域水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时,着力打通“水网+产业”融合发展瓶颈,实现兴水惠民、以水兴业。永春县这种依托区域水网建设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策略,突破了传统就水论水的思维局限,为下一步探索发展水安全保障导向的发展(Water-security-guarantee 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WOD)模式积累了有益经验,奠定了较好的实践基础。